技術概述:近年稻瘟病總體發生基本穩定,但年度間、稻區間和品種間發生、危害差異較大,年發生面積7000萬~8500萬畝次。2010年全國多個稻區,大面積種植時間較長的品種(組合)上發生危害嚴重。該病發生與危害嚴重度和溫濕度、氮肥施用量密切相關。如果不防治,近年年均造成稻谷損失約309萬噸。
采用“一浸二送三預防”稻瘟病防控技術可有效控制稻瘟病危害。稻瘟病屬種子帶菌病害,浸種前曬種1天,采用藥劑浸種。品種間抗、感病差異較大,選用抗病品種(組合),淘汰上年感病品種(組合)。設立預測預報圃,基于上年病情、氣候、苗情,進行準確測報,選擇合適藥劑,及時科學噴藥防治。苗葉瘟初見病斑即打藥控制,前期苗葉瘟嚴重的破口期打藥預防穗頸瘟。
增產增效情況:一般年份可挽回產量損失50~60千克/畝,重發年份挽回損失100~150千克/畝,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,每畝增收100~180元。
技術要點:
(1)浸種前太陽下曬種24小時,打破種子休眠,促進病原菌萌動。
(2)選用25%施??耍ㄟ漉r胺)、40%多菌靈稀釋800倍、40%多·福粉500倍液、45%撲霉靈3000倍液、70%抗生素402液劑2000倍液等浸種。浸種藥液至少高出種子3~5厘米,浸夠時間。
(3)選好秧田培育壯秧,移栽前3天施好送嫁藥肥。
(4)防控苗葉瘟、預防穗頸瘟用三環唑、稻瘟靈、春雷霉素等,用細霧均勻噴霧于稻株上部葉片和穗部,噴夠45~50千克/畝藥液。
注意事項:苗葉瘟著重發病初期防控、穗頸瘟預防。不宜用粗霧,藥液量不能少于45千克/畝。
適宜區域:凡是稻瘟病發生重的全國各稻作生態區。